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级别 | 获奖时间 |
1 | 服务绿水青山,深化产教融合,水利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董增川,朱跃龙,姚纬明,刘平雷,方国华,周林,李枫,陈达,杨涛,肖洋,杨勇 | 国家级 | 2018 |
2 |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水利类专业认证体系,引领中国特色水利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 陈元芳、姜弘道、李国芳、胡明、陈达、任立良、张展羽、任黎、鲁扬、杨涛 | 国家级 | 2018 |
3 | 面向行业需求,引领专业发展,培养一流水利水电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 顾冲时、顾圣平、沈长松、蔡付林、陈 菁、胡 明、刘晓青、王玲玲、王润英、刘永强、周 澄、张继勋 | 国家级 | 2014 |
4 | 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 张长宽、徐卫亚、任旭华、吴宁萍、钱向东 | 国家级 | 2009 |
5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谢悦波、陈元芳、芮孝芳、李致家、徐向阳 | 国家级 | 2005 |
6 | 面向行业智慧化新需求的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 | 王卫光 方国华 | 省级 | 2022 |
7 |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海岸工程课程群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 张蔚、陶爱峰 | 省级 | 2022 |
8 |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第三版)(原水利水能规划) | 方国华 | 省级 | 2021 |
9 | 海平面上升环境下的海堤防护虚拟仿真实验 | 龚政、姚鹏、张继生、周 曾、潘 毅 | 省级 | 2021 |
10 | 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概论 | 龚政、苏敏 | 省级 | 2021 |
11 | 大学生创新实践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 王建 | 省级 | 2021 |
12 | 面向新农科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竞赛创业培育与指导体系 | 徐俊增 | 省级 | 2021 |
13 |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农业水利工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 董增川 | 省级 | 2020 |
14 | 基于行业需求导向的水利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董增川 | 省级 | 2020 |
15 | 基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水利土木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及协同创新平台研究 | 陈红 | 省级 | 2020 |
16 | 基于“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的水利土木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及协同创新平台研究 | 陈红 | 省级 | 2020 |
17 | 基于一流本科建设下的高校实验人员能力提升与保障机制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 | 陈红 | 省级 | 2020 |
1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品牌专业建设 | 陈元芳、杨涛、李国芳、董增川、钟平安等 | 省级 | 2019 |
19 |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董增川 | 省级 | 2019 |
20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品牌专业建设 | 龚政、张继生、陈达、张蔚等 | 省级 | 2019 |
21 | 大坝安全分析理论与方法 | 顾冲时 | 省级 | 2018 |
22 | 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 | 朱跃龙、董增川、姚纬明、刘平雷、方国华、周 林、杨 涛、肖 洋、陈 达、杨 勇 | 省级 | 2017 |
23 |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水利类专业认证体系,引领中国特色水利类专业建设 | 陈元芳、李国芳、胡 明、任立良、陈 达、姜弘道、李贵宝、张展羽、任 黎、鲁 扬、杨 涛 | 省级 | 2017 |
24 | 面向行业需求,引领专业发展,培养一流水利水电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 顾冲时、顾圣平、沈长松、蔡付林、陈菁、胡明、刘晓青、王玲玲、王润英、刘永强、周澄 | 省级 | 2013 |
25 | 面向国际、强化创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陈元芳、谢悦波、李国芳、黄振平、董增川、芮孝芳、任立良、魏 萍、束龙仓、王建群 | 省级 | 2011 |
26 | 水利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鞠平、胡明、鲁子爱、任立良、蔡正林 | 省级 | 2007 |
27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谢悦波、陈元芳、芮孝芳、李致家、徐向阳 | 省级 | 2004 |
2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 陈元芳、任立良、董增川、钟平安、丁贤荣 | 省级 | 2004 |